Show more

一亩三分地这个论坛啊,有一批黏着度很高而且愿意为社区做一些贡献的用户,这些人的存在就是社区能存续下去的一个关键动力。我其实是蛮take and run型,兴趣没了就跑的类型,所以一直和这类社区没啥缘分就是。

早上大概是喝了杯咖啡而且没啥急事所以极度亢奋特别想说话

而且推特的本来意义是用来看R18图……不过稍微有点认识的人加上稍微写了点东西所以用途现在还是有点模糊。多半作为社交来说是个废号了的。

在这个博因为没有那么公开可用所以可能会说的稍微生活一点,当然微博那边也已经很实名了我也就破罐破摔了,推特我是要严守的。

如果想在网络社交你就要暴露很多自己,但是要自我保护你就应该隐藏一些自己。我是不喜欢用网络做实名社交的所以提到有些东西属于红线,没办法说的。

你如果想社交的话就应该展现自己的很多地方,open up,好的地方也好坏的地方也好不需要保留。这样别人才能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因为好坏很多时候是有权衡的,并且坏也不见得是一定的坏,保留其实意义不大。有坦荡荡地自我肯定才能有你喜欢的社交。

@kiririn 以上来自来美三年没关心过美国政治的我

Show thread

说来在社会这一个大肌体里,一个个人无论做什么应该都不影响他能不能活得好。狭窄地活也好,关心政治也好,小确幸也好,都是一种摸索出来的活法。
你完全可以活得很闭塞而不自知的。

新闻工作者还是比较浮,能做的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从各种人各种地方收集来的材料,要想有点深度还是得看看学者的工作。

或许这其实是我的思维特点吧。比较依赖经验和试错,和top down的理论相性不是太合。只有在有足够的经验积累之后才会去尝试top down的手段。

Show thread

以前钻牛角尖在逻辑真这块纠结,实际上基本没有什么逻辑真的论证(only trivial)。大多还是要靠一些经验补充的,没有经验的理论学习就好比空中楼阁一样。

Show thread

新闻最重要的是提供事实,提供分析只是辅助说明新闻里事实的意义罢了。

读有些评论型的新闻真的要蛮动脑的。什么是作者用作证据的,证据支持的结论是什么,论证的强度有多高,证据有多可信,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以前中学的时候看文章还是很只言片语照单全收的,现在还是要改改。

BBC在这里有点春秋笔法,邓的思考在整个时期都有变化,岂是几个字"吴国光回忆"就能概括的。
从"党政一体化"这个点抬邓贬习是不太行的。

SMTP过了好几天是越来越懒得架了,minimum viable implementation(逃)

"与残疾福利系统关系密切的儿子邓朴方、执掌保利集团的女婿贺平、安邦集团的靠山外孙女邓卓芮等人..."
这块也是10年左右经常被人翻出来讲党内权力腐败的证据之一了。法拉利事件,重庆大使馆,etc...

这段话在原文里的意思跟之前看别人引用的意思并不一致。
这里是在警告不要冒进要求稳,不过这个观点跟文集前些年提倡要快不要太多试点和理论争论这块其实蛮矛盾的。大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吧。

就是因为模糊不清,所以才强调党的领导,党内党外频繁的思想控制,必要时使用专政手段。这都是为了兜底。

Show thread

邓选三看着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真的没什么理论,纯靠实操水平跟着状况调整,有时强调一个有时强调另一个,对于目标这块也有点模糊不清。这个理论不清实际上也导致了党内的思想不清,流毒很深。但是这条半资本主义自由化路线也确实帮助党和中国重塑了新时代的认同……

Show more
碎碎念推特巢

The social network of the future: No ads, no corporate surveillance, ethical design, and decentralization! Own your data with Mastodon!